Tuesday, April 10, 2007

难忘的往事






50 years ago when the veteran Grandmaster Yang Guanlin gave match exhibition in Shanghai, thousands of spectators packedthe top floor open garden and the floor beneath of the Da Xin Company Building....




[转载] 杨官璘五十年前战上海

* 蔡世尧 (上海) *



棋坛元老杨官璘目前年事已高,早已退隐江湖,但他五十年前风靡上海棋坛的一段往事却令人至今难以忘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杨初来上海时,头两年与广东名手陈松顺联袂而来,总是盛夏抵沪,秋凉返穗。陈在上海下棋不多,而杨则与上海各路高手 (包括外地来沪名手) 大都交过手,战绩除了北京谢小然访沪与他下了二局战成平手外,其余的虽然不能说全胜,但胜多负少却是事实,真可说是战绩辉煌,轰动了上海甚至全国棋坛。

过去上海下大象棋公开比赛,观众不多。下棋的茶楼如老城隍庙的春风得意楼、福州路的青莲阁;下棋的酒家如中央西茶社、一家春、凤凰楼等地最多容纳二三百人,而且往往不能满座,即使八仙桥青年会的大礼堂,坐满也不过三四百人。可是杨在沪下棋,观众却越来越多,几乎场场爆满。记得一次在大新公司屋顶露天花园下棋,最多超过了二千多人,不仅顶层爆满,连下面一层也挤满了人群,听上面传来的报棋声,另摆盘观看 (记得那一仗是与神童李义庭的第二场比赛),真是盛况空前,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上海象棋运动的发展。

杨官璘如此厉害,上海棋界如何应战?当时的上海棋坛总司令谢侠逊已不大正式下棋,老七省棋王周德裕已经病故,除了新七省棋王董文渊外,公认实力最强的应是何顺安,与之实力相当的还有屠景明、朱剑秋、窦国柱、李武尚、董齐亮等人,其他属第一流高手的,记得还有徐大庆、陈荣棠、陈昌荣、刘彬如、宋义山、徐和亮、何根林等 (当时上海还有一些棋界名人如许弼德、吴西都、陶清源、贺肖杰等因不大公开下棋故不在应战范围)。

什么人打头阵?记得当时是首推陈荣棠出战,此君身材魁梧,棋风骠悍,总想与杨一战,但是结果一共下了5局,有输无赢惨败而归。

此后印象较深的还有以下几仗 :

战朱剑秋。朱剑秋是扬州三剑客之一,擅长攻杀,人称 “大阳伞”,与杨一共下了两三场棋,结果还是不敌。记得有一仗在当时的东南棋会 (金陵酒家) 比赛,杨中局弃车,以马炮残局战胜了朱,下得非常精彩。

战宋义山。宋为人忠厚随和,人称 “烂好人”,但棋艺不俗,行棋轻快,记得与杨第一仗在市工人文化宫,结果宋竟胜了杨一局,此后有人劝宋不再与杨下棋以保持胜杨的名声,但宋毫不在意,继续与杨比赛,此后虽连战连败,但人们对宋大都赞赏,敬重有加。

战何顺安。何原籍宁波,人称小何四,当时在上海仅次于董文渊。他行棋阴柔稳健,逢对手往往不高兴将人一棍子打死,而喜欢将人慢慢困死。与杨之战开头尚能下几局和棋,但最后还是在残局不敌,败下阵来。与董文渊相比,同枰对杨失利,但何不是输就是和,很少胜局;而董则尚有还价资本,只是多输几局而已,这就是两人间的差距。

战徐和亮。这是较后来之事,当时无人能抵挡杨,有人便想起了徐和亮。徐当时名气并不响亮,但下棋别有一功,很少走流行局面,且还擅长下让子棋,别人让不出的他却能让出,因此有人认为野路子棋或许能创造奇迹。可是结果还是以实力讲话,下对子棋和让子棋完全是两回事,徐的失败当在意料之中。

战董文渊。董是上海最后的一张 “王牌”。董原籍杭州,继周德裕后获新七省棋王称号,棋艺超群,除象棋外,围棋水平也极高,据称可与当时的围棋国手刘棣杯、顾水如等人一战。

董与杨的交手,除第一年董胜杨一局外,此后二人多次六局赛或十局赛,董还是输给了杨。平心而论,两人棋艺功悉力敌,残局功夫董不比杨差,但杨在开局上却有所创新,且中局善变,往往不到残局、中局就已奠定了胜势。董的残局功夫很老到,善于声东击西,死缠滥打。记得有一次在国际饭店孔雀厅公开比赛,下到残局时杨已大占优势,眼看胜利在望,但董却来个一将一捉逼杨变着。当时尚无全国统一棋规,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就请裁判长李武尚作判断。李武尚当时在上海棋界有一定威望,本人棋艺亦相当高超,曾胜过周德裕,因行棋诡异多变,人称 “白莲教主”。李当时作出了双方不变作和的判定,杨当时亦只能无奈接受。

杨当时在上海不仅战胜了所有本地高手,还迎战了不少外地来沪的好手。当时留下印象较深的有:北京的侯玉山、谢小然,天津的马宽 (此君人称 “牛皮糖”),嘉兴的高淇 (此人原系国家税务干部,不知为何成了职业棋手),平湖的朱明华 (此人脾气很好,不论胜负总是笑嘻嘻的),杭州的刘忆慈 (此人善走 “仙人指路”,为人豪爽),温州沈志奕 (此人善斗中炮),以及湖北的罗天扬、李义庭两师徒等,结果也是没有人能胜杨。

现在印象最深的是杨与李义庭之战。

李义庭当时年仅16岁,有 “独目神童” 之称,但下棋十分老练,初来上海就接连战胜了包括朱剑秋在内的多名好手。李与杨之战第一场就在大新公司露天花园。李这一仗一鸣惊人,竟连胜杨两局,其中第二局残局时双方各剩车马兵,本是和局之势,但杨急于扳回第一局先负的颓势而强行对攻抢杀,结果因疏于防守而为李捷足先登。此役轰动了上海棋坊,不少人预料李将返回武汉不再与杨交战以保持名声,但李却初生牛犊不怕虎,决定与杨下第二场,也就出现了前文所说的那种空前热闹场面。

这场比赛杨总算扳回两局,双方当年下成平手,此后双方再度交锋,杨还是占了上风。

杨在上海除了下公开的大象棋比赛外,更多的时间是在茶楼与人下博彩棋。主要的场所是凌云阁茶楼 (记得在淮海路重庆南路口)。笔者当时是个标准棋迷,业余时间,从早上8点多赶到茶楼,一直看到下午四五点钟茶楼打烊 (晚上还要去酒家看大象棋比赛),中午就从楼下叫来饭点充饥。这种面对面近距离地欣赏高手下棋真是令人十分 “杀渴”,可惜笔者没有作对局记录,否则可供大家今日欣赏杨的精彩私下对局。

杨在凌云阁还下过不少让子棋,上海的二流棋手如王寿海、韩文荣、李萃升 (后改名为李立远)、许立勋、邱永高、姚镜容等人,杨一般让马分先,即一盘活马,一盘马先,结果让活马杨几乎全部胜出,让马先他们尚可还手。

杨当时在上海下棋之余,也注意养生之道。他喜欢打乒乓球,当时上海的几家乒乓房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看来这也是一种体育锻炼。此外,杨似乎不食烟酒,与对手下棋时,别人往往烟支连连,但杨却从来不吸一支烟,偶而吃一块润喉糖,也颇怡然自得。这或许是杨看来身体瘦弱而下起棋来却精神十足的原因吧。

杨连年征战上海,战无不胜,此后又几次获得全国冠军,风头之健无人能比,直到后来胡荣华崛起之后,锋芒才有所收敛。对广大棋迷来说,杨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崇高偶象,除了胡荣华之外,还有谁能与之相提并论呢?

以此回忆文字有两点尚希读者见谅。一、事隔多年,某些细节可能略有出入,二、对某些棋手的评价,仅为个人看法,可能失之偏颇。





Source: Guangdong Xiangqi Website

No comments: